分享到 : |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辽宁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布局,已逐步构建起涵盖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配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整产业链。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87万辆,在全国排名第14位。放眼全国,面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先发优势,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区域竞争加剧和核心技术依赖外部等诸多挑战,需要依托传统工业基础,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然而在转型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整车制造与零部件企业数字化水平不均衡。我省拥有华晨宝马、东风日产大连分公司等知名车企,这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生产线上广泛应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等先进数字化技术,整车数字化水平较高。但省内大部分零部件企业数字化程度较低。以华晨宝马为例,其新能源汽车配套的汽车底盘、内外饰件和电池壳体等产品多来自宁波华翔。省内零部件企业在配套与供应方面,无法满足整车制造企业的协同生产和质量追溯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较低,对新能源汽车数字化升级的支撑能力不足。
??二是数据流通标准不统一。不同企业、不同车型的新能源汽车在数据格式、传输协议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使得数据整合和共享困难重重。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数字化升级,具体体现在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受阻、车联网技术应用受限等方面。例如,智能驾驶系统需要融合摄像头、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多个传感器的数据,以准确感知周围环境,但不同车型的传感器数据格式和传输协议各异,极大地阻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化升级的进程。
??三是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数字化程度低。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数字化协同能力较弱。一方面,充电桩无法精准获取汽车的电池状态、剩余电量、充电需求等关键信息,影响充电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汽车也难以从充电桩获取充电功率是否达标、预计充满电时间等详细信息。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促进省内零部件企业数字化升级,实现行业“整零”协同
??政府应出台促进零部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为企业数字化项目提供有力引导和支持。可借鉴杭州萧山的成功经验,对完成数字化改造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零部件企业,给予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同时,成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数字化联盟,加强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参考美的与蔚来的协同战略模式,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促使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技术与整车制造企业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二、建立数据流通统一标准,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化升级支撑能力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制定新能源汽车数据格式和传输协议的地方标准或体系,明确规定数据的类型、格式、编码方式、传输频率、安全性要求等关键内容,并推动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有效衔接和协同。标准出台后,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解读力度,引导省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主动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和传输协议标准。在车辆设计、生产、测试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数据传输符合规范要求。
??三、加速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数字化协同
??建立全省统一的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各充电桩运营商、汽车制造商、电池管理系统供应商等的数据资源。各方可通过该平台实时获取车辆和充电桩的状态信息、充电需求、使用记录等数据,为协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例如,江苏泰州市泰政能源公司的“充电桩、新能源车联合监控平台”方案,通过对每台新能源车和每个充电桩的实时跟踪,实现安全运行监管,并借助数据分析为充电桩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同时,引导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力度,开发智能充电控制系统,使充电桩能够根据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类型、剩余电量、充电需求等信息,自动调整充电功率和充电时间,实现车桩之间的智能协同充电。例如江苏省的智慧充换电系统,通过智慧引导和车网互动,有效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