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宏伟目标。随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出了清晰且全面的部署。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人工智能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驱动力。大模型与生成式AI技术的诞生,是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AI技术正从弱人工智能加速迈向强人工智能,从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转变。这一转变也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以原始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研发带动阶段,步入以应用创新为显著特征、着力赋能实体经济的新阶段。如今,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从科技前沿领域走向实际生产,逐渐转化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技术路径??梢栽て冢凇笆逦濉逼诩?,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产业发展不可阻挡的重要趋势。
??辽宁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是实现辽宁经济振兴的必然选择和内在需求。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机遇,辽宁应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我省新型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诖?,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顶层规划
??鉴于通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新态势,在现有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数据要素×”三年行动总体工作方案》等规划的基础上,对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进行升级完善势在必行。在新规划中,应着重增加大模型及生成式AI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布局。以促进人工智能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应用为切入点,贯通算力、数据要素、大模型、行业应用等各个环节,构建起以生成式AI为核心、传统AI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推动辽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条的更新、完善与发展壮大。
??二、强化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体系建设
??组建辽宁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验室群,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资源。针对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中的核心问题,开展关键技术和方法论的深入研究?;斡牍胰斯ぶ悄懿底酆媳曜蓟逑到ㄉ瑁赡斯ぶ悄苄幸涤τ锰峁┕丶际?、应用框架、标准、方法论等核心支撑。创建一批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共性技术为主攻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创新步伐,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形成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技术的有力供给。鼓励工业互联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支撑平台,构建丰富的算法库。这将使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快速构建和优化模型,降低模型开发的技术门槛,大幅提高开发效率。
??三、夯实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基础
??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数据有序开放与共享。鼓励人工智能企业与具有优势的传统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研发垂直行业领域大模型。利用企业的自有数据对大模型进行训练,探索大模型服务新模式,有效挖掘和释放企业非公开、高价值专业化数据的潜在价值。加大对专业化数据处理与数据标注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建设一批此类机构,为大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资源,确保大模型训练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完善智能化升级咨询服务机制
??推动省内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向智能化升级咨询服务机构转型。这些机构应深入研究国内外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智能升级的成功场景和优秀解决方案,为省内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升级诊断、咨询、规划、培训等全方位服务。政府可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为重点企业的智能升级提供免费的诊断和咨询服务。深入挖掘企业智能化场景,量身定制实用高效的智能化升级方案,助力企业提升智能化水平。
??五、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
??在巩固工业数字化转型成果的基础上,加快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升级进程。聚焦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充分发挥大模型在认知、交互、生成方面的强大优势,推动高端装备、关键软件、智能终端等产品的升级迭代,提升重点产品和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巩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和重点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提升研发、中试、生产、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场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